汽车营销领域必将进入“四驱”时代
发布日期:2024-03-19 10:03 来源: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俱乐部分会
图片

       传统汽车厂商的一把手多从事生产、管理出身,所谓“新势力”的领军人物则多从营销、资本的角度出山,按理说,两者看汽车本身,或者看营销的角度是不同的,但稍显遗憾的是,他们多数还都是“前端视角”重营销,轻客服,希望以高品质的营销——“前驱”带动销售,而再巩固后端客户并以此带动企业前行的方向(后驱)上踟蹰。

       今天,我们看到的状况是,大量的优秀人才、大笔的资金被汽车企业尤其是主机厂用在营销领域了。所有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发新客户,从别的品牌手里抢客户,用尽各种营销模式去吸引眼球,希望以此达成销量的进阶。我们在调研中曾专门问过有关汽车设计人员,以及决定车辆定型的关键人物,所问也是: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车辆的样式及其市场定价。得到的反馈也非常地官方:通过数据统计,包括以往的车型销量、同质类的车型横向对比,以及专家对未来的科学预测等等。调研中我们继续问,是否征询过已有的车主群的意见或者建议?官方的话语依旧:有过一定量的调查采样,……

       很显然,已有车主的意见并不构成新车所应有的基因。营销领域的专业人士指出,多数时刻客户是不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?需要用营销手段给他们进行灌输。

       今天中国的汽车营销已经进入到深度耕耘的时代了。用户早已是有车二代,甚至有车的第三代人了。其实他们对汽车已经有了较为深度的理解,想要什么车,如何评价车的性价比对这些消费人群来说早已驾轻就熟。此阶段,营销手段当然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,但能力比以往要差了许多。

       来自营销端的“前驱”力量,需要来自客户服务领域的“后驱”辅助。

       目前,各个主机厂开始逐渐认识到“后驱”的力量,客户服务部门都在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车主俱乐部,这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。在对此项的专门调研中,我们也感受到在这一过程中,他们面临的两个基础疑问。

       其一是:车主俱乐部的长远价值与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,其二是:客户到底会不会有忠诚度。

       对于第一个问题,我们的观点是,做企业必定是要考虑长远的品牌价值塑造,品牌俱乐部就是承载这一使命的重要的“碗”,所有有利于品牌塑造的内容都可以容纳到这个碗里面。

       而眼前利益,其实就是在品牌俱乐部的体系之下,运营俱乐部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转化率,说白了,就是能不能在品牌俱乐部中卖出去车。这个要求困扰着每一个运营品牌俱乐部的人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时间,需要前后端(营销端和售后俱乐部端)的合力,也就是作为整车营销领域的全方位的“底盘调教”,让前后驱能够达成完美协同的时刻,这一体系才是最具前行驱动力的。这可能表现在:

       产品端而言,突出产品特性与人群属性。

       营销端而言,强化品牌核心价值观与单一品牌车型之间的联动。

       客户端而言,实现俱乐部化的管理,短期贡献值与长期的品牌价值之间产生联动效应。

       第二个问题是,客户忠诚度不抱有信心。几乎所有做俱乐部甚至做汽车后市场销售的人群都会说,中国没有汽车文化,因此消费者总是会选择新鲜的品牌,尝鲜心理严重。但其实,哪里仅仅是中国,在全世界范畴内,新兴一点的车主也都同样会选择一些新鲜的车型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国外的汽车厂商都非常关注自己品牌的形象塑造,在同一品牌语境下形成高低搭配、品种协同的品牌环境。换句话说,品牌忠诚度是来自于厂商自己的固定的品牌塑造当中,而我们的厂商,几乎都在生产全系列的车型,一窝蜂地在一个市场中内卷,极少厂商关注,在消费者眼中,自己的品牌是什么样的定位、定义。离开这些,忠诚度是无从谈起的。

       这一现象在我们对车主的随机调研中得到了某种印证,选择BBA的车主基本上能说出三者品牌之间的区别,国际品牌的车主也能大致说出点方向来,比如美系的动力,日系的省油,新势力可以激发起某些国货情怀等等。再往下,其实只有性价比的解读了。

       在二三线城市的国产品牌车友会调研中,也有车主表示,因为汽车品牌而加入的俱乐部组织,让他们在其中收获了很多车以外的内容,对汽车本身,以及品牌产生了全面的理解,即使未来他们会选择其他品牌,但如果有人找他询问现在这个品牌的车辆,他们会鼓励后来者购买。

       现在的汽车不再是人生的大件可以陪伴人们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。汽车价值也就不仅体现其在一手交易中的价值,二手车价格、汽车口碑也在的价值影响着品牌的价值。做好后端的维护,以品牌俱乐部的模式为前端发力,与营销段共同形成合力,才是提升汽车销售,促进汽车消费的更强驱动。

图片